查看原文
其他

近20年最牛*的港片,还是它

二二 局外人看电影 2023-05-27


2007年奥斯卡,大导演马丁·斯科塞斯凭借《无间道风云》拿下最佳影片、最佳导演、最佳改编剧本、最佳剪辑四项大奖。


在此之前,马丁·斯科塞斯一直无缘奥斯卡。


获奖感言里,马丁·斯科塞斯感触良多,特别的是,他专门感谢了一个人——刘伟强。


刘伟强,《无间道》的导演,马丁·斯科塞斯的《无间道风云》正是翻拍自《无间道》。



讽刺的是,三年前的奥斯卡,《无间道》角逐最佳外语片奖落败,连提名都没拿到。


20年过去了,这些事已成过去,但《无间道》从未被忘记。



就像《杀人回忆》之于犯罪片的意义,可以说,《无间道》重塑了警匪片。

后来的警匪片都摆脱不了《无间道》的影子,例如,韩国经典黑帮片《新世界》。



在《无间道》之前,全世界的警匪片大都是老港片“尽是过火,尽皆癫狂“的样子,枪林弹雨,险象环生。


可《无间道》偏偏反其道而行之,几乎未有一场激烈的枪战,就道尽了警匪的所有苦衷,黑白的所有纠缠。


其实,《无间道》是个再简单不过的故事。


一个卧底进警方的混混,一个卧底进黑帮的警察,两个背道而驰的命运有了牵扯,因果循环,无间有道,命陨,苟活,两个结局皆让人唏嘘。



华纳和马丁·斯科塞斯正是看中了这种强烈的羁绊,于是花了大手笔175万美金买下版权。


但西方的基督思想无法真正理解《无间道》的精髓,他们在黑白分明的故事里填充大量《无间道》舍弃的打斗,反而使得成片沦为了平庸的动作片。


时间是最好的回答,爽极一时的动作片或许能带来暂时的欢愉,但唯有强有力的精神内核才能撼动影史。


三部《无间道》,正片,前传,后续,三部曲打乱时间连成一个完整的故事,从头到尾,《无间道》都在讲一个故事:


无常宿命。



故事围绕两个人展开,警校优等生陈永仁和刘建明。


陈永仁,一个证明能做好人的好人,他坚信自己是警,哪怕是匪的身份。


出生黑道家族倪家的背景让陈永仁不得不背上原罪,他不能选择,要不当不了警察,要不去做卧底警察。


为了证明自己是个好人,他选择了后者。


倪家于他而言,是一个想要抹却抹不掉的存在,他怨恨倪家,让自己当不了真正的警察。


但是又对二哥倪永孝投来的亲情有些动摇。


否则,陈永仁不会飞身救下飞车党向倪永孝射出的黑枪,也不会在倪永孝爆头后震惊崩溃到失控,倪永孝给予了他“父”的温暖。



而能证明陈永仁警察身份的黄sir杀了他“父”,成为他的“新父”。


陈永仁和黄sir的感情在十多年里早已超越了普通的上司下属的关系,成了如父如子般的关系。


黄sir记得陈永仁的生日,陈永仁记得给黄sir满月的女儿包红包,这种世俗拉扯人情加深了两人的关系。


但黄sir的逝去,又让陈永仁陷入无根漂泊的状态。



陈永仁是全片之中最压抑的悲剧角色,他从来就没得到过什么,只是在不断失去。


他终其一生都在证明自己的光明,却又陷入另一种困境。


他曾对黄sir说,自己不能再做卧底了,否则,他要成为尖沙咀老大了。


他不想莫名陷入更深的罪孽深渊,可命运没有给他机会,连给他“坐一个平平稳稳的警位,一定要面海的那种”的普通愿望也没有满足的机会。



如果说,《无间道》里陈永仁是在“失父”,那刘建明就是在“弑父”。


刘建明,一个想要做好人的坏人,他坚信自己是警,哪怕从不是真正的警。


混入警察队伍的时候,刘建明心思就是不纯的,他没什么目的,就是大佬说话,小弟听话。


只不过,他不是有恩有报,从他觊觎大嫂,保全自我等情节都能看出,刘建明这个角色的自我与野心。



后来,他“弃暗投明”,却发现无法自证,而“弑父”之后,又让他陷入巨大的迷茫。


很多人指责《无间道3》是狗尾续貂,但这一部对于刘建明这个角色的挖掘,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。


《无间道3》里,刘建明走入精神分裂的困境,他想要弥补赎罪,可能够原谅他的人已全部离开,大嫂、大哥、陈永仁、黄sir……


他无力告解,就自己幻想了一场暗斗,让最后的证据指向他自己。


因为,他不敢承认自己的罪过,只能跳换到陈永仁的身份上声讨自己,而他又是如此渴望陈永仁的身份,一个真正的警察身份。


所以,可以理解,当他向陈永仁墓碑敬礼时,那不是一种侥幸,那是一种羡慕,一种终得解脱的羡慕。



最荒诞的是,《无间道》里,刘建明和陈永仁是最了解彼此的那个人。


他们都忍受双重身份压迫下的挣扎与无奈,渴望正义与善良,但身份的对立,让他们始终无法拥抱彼此。


两人在音像店一起欣赏《被遗忘的时光》是整个故事情感共鸣最深的时刻。


他们像认识了十多年的老友默契地坐在一起,没有试探,没有猜忌,只是纯粹地做陈永仁和刘建明。



刘建明正是无法面对这一切现实的荒诞与命运的无常,最后选择举枪自杀。


然而命运再次开了个玩笑,刘建明被救回,他活了下来,落在了“生”的无间痛苦之中。


陈永仁永远不能真正做一个警察,只能在三年又三年里过活。


刘建明永远不能做一个真正的警察,隐瞒欺骗像凌迟每日折磨他。


两个人都是在没有任何解脱希望的世界。


这正是诠释了编剧麦兆辉庄文强写在电影开始的那些佛家禅语:


“受身无间者永远不死,寿长乃无间地狱之大劫。”


“无间有三,时无间,空无间,受尽无间。犯忤逆罪者永堕此界,尽受终极之无间。”



可以说,《无间道》的诞生就伴着深深的身份焦虑。


陈永仁的黑道出身,刘建明的警察身份,两个人都在拼命争取或摆脱一种身份,重获另一种身份。


而这种焦虑之下,隐喻的正是香港的身份记忆。


97之后,背负着殖民历史的香港对于未来陷入巨大的困惑之中,《无间道2》对于这种混乱描写的最为透彻。


97前,倪家坐庄,靠着家族生意,情分道义掌舵黑道,97后,情分失去了重量,秩序洗牌,一直以来的基本伦理被重新颠覆,倪家的溃败成为一种必然。



倪家的倒塌是一个象征,它让一直被遵守的善恶道义都失去了准则。


黄sir让Mary杀了倪坤,只为扶持更好拿捏的韩琛,不想,却改变了韩琛,最终落得自己毙命的悲剧。


最懂刘建明的就是陈永仁,最懂韩琛何尝不是黄sir呢,一代一代,更替迭换,他们的宿命就是如此可怖,可叹,可怜。


三部《无间道》像极了不断回响的呜咽,悲极,哀极,不可抵抗,也不可阻挡。



电影《无间道》就像一个沉重句号,自它之后,再无精彩的港片绚烂过,港片全部陷入低迷状态,即便有杜琪峰的银河映像也无力回天。


其实,早在《无间道》之前,港片就走入末路,年产200部电影,骤减至年产50,致使大量影视行业人出走,东方好莱坞逐渐暗淡、落寞。


《无间道》是港圈人的孤注一掷,大咖们竭力加盟,让港片的最后时刻燃烧的格外耀眼。


而那也是最后一次,香港影视人向世界证明港片的存在。



2003年是一道分水岭,香港遭受SARS袭击,张国荣去世。


第22届金像奖格外肃穆,颁奖礼上,《无间道》和张艺谋的《英雄》各获得七个奖项,但重量级的奖项,全部被《无间道》收于囊中。

与《英雄》的“争战”,看似《无间道》占尽优势,但那场颁奖礼不能抵抗预料之后的时代走向。


《无间道》没有为港片复兴带来动力,《英雄》吹响了内地电影市场的繁荣高歌,《无间道》唱罢了港片辉煌的最后一首挽歌。


之后,香港内地签署CEPA协议,梅艳芳去世,2003年,港片永远停留在了那一年。


那一年,《无间道》给了世人惊喜,它开创了新类型的警匪,突破了传统模式,像一道希望。


但是,希望背后是无尽的哀愁,所有人都知,它不再会有。

在2017年电影《侠盗同盟》宣传期时,刘德华谈到《无间道》,提出一个遗憾,为什么15年过去了,《无间道》仍是难以企及的高度。


刘德华没料到的是,20年了,《无间道》依旧无法超越。


或许,下一个20年,还是只有它孤独地站在天台之上......



往期文章:疯传已久,看完喘不过气...
微信&微博:局外人看电影
顺手点赞|在看,谢~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